您好,欢迎来到南京大学出版社官网!请【登录】【免费注册】

返回首页 | 加入我们

本社新闻

六款南大笔记本,一份真挚爱校情

时间:2016-05-06 16:35:52    来源: 南京大学     作者:南大新媒体工作室


 


江苏公共·新闻:“笔记本”里的“南大故事”

4月
13日,江苏公共频道新闻栏目一则《“笔记本”里的“南大故事”》的报道引起了众多毕业季南大学子内心深处的共鸣。南京大学出版社艺术室主任杨小民老师(@南京大学杨小民)也发布了一条“南大故事笔记本”的主题微博。这究竟是怎样的笔记本?诉说了哪些专属南大人的情怀与记忆?

情深义重 举重若轻


学生记者正在采访杨小民老师

“三四年前,我就有了这样一个想法,给南大一个有温度的献礼。”当被问及究竟是因何产生这样的想法去设计一套富有南大情怀的文创笔记本的时候,杨小民老师若有所思,娓娓道来:“文创产品有很多种,在材料上创新也好,在形式上创新也罢,另类归另类,总是缺乏内涵。”

永远的先生

学生记者注意到,这份即将于五月份正式面世的南大笔记本,一套六式,分别用不同的艺术表达形式生动讲述了六个南大故事。第一册题名《永远的先生》,纪念那些汇聚于南大绛帐传薪、弦歌不辍而广受尊敬的民国著名教授。杨小民老师在表现形式上颇下了一番心思,最终选用了人物木刻画的手法。在他看来,那些以“自由的思想、独立的精神、纯粹的学术”诠释大学精神、撑起那个时代厚重而又璀璨学术天空的南大老先生们,拥有着作为知识分子独特的精神类型和特质,唯有木刻画富于表现力和线条感的艺术手法最能与之相得益彰。

象牙塔里的猫

“南京大学的猫是神兽,是有书卷气的。”在谈及第二册用水墨片表达的《象牙塔里的猫》时,杨老师难掩欣悦之情。毛色油润且体态丰满,与世无争却与人亲近,大有“普天之下莫非‘黄’土,率土之滨莫非‘黄’臣”架势的,非南京大学的猫莫属。它们作为南大的独特名片,文化灵性十足,为南大在“大学情怀排行榜”上名列前茅贡献良多,不得不使人难以忘怀。

雪人记

据了解,杨小民老师有个特别的爱好,那就是格外留心地细致收集整理与南大有关的各种图文资料,这些积累也为他独辟蹊径设计出《雪人记》和《向西,向西》这两册南大笔记本提供了多样丰富的素材和精细巧妙的灵感。“1998年的那场大雪,北大楼前匠心独具形态各异的雪人,让我印象极其深刻。”雪景虽美但却时常短暂,雪人作为过客更是匆匆,不过于杨老师的心目中,这些短暂的生命呈现,却让枯寂的冬日里不乏南大人文特色的温暖与情调。

向西,向西

曾几何时,抗日的烽火蔓延至金陵古都,南京大学的前身中央大学和金陵大学被迫踏上了西迁的漫漫征途。这其中的故事,可歌可泣可圈可点的太多。为中央大学西迁做出重大贡献的罗家伦校长曾经评价中大西迁中的一次壮举“以汉代苏武牧羊的榜样,实践了中央大学的精神”——那就是心怀“诚朴雄伟”的王酉亭们带领下的中大牲畜家禽的西迁。《向西,向西》正是杨老师用图说史的抽象方式融入南大人文精神的匠心之作。“拿起这一本笔记,便勿忘南大人所独有的曾经山河破碎下依然诚朴雄伟蓬勃奋进的‘中大魂’!”

南大饭堂

杨小民老师是毕业于南京大学的国家首批艺术硕士(MFA),这一段独特的求学经历,也凝聚了太多别样的生活记忆。他告诉记者,90年代的时候,食堂里的师傅会在在南园教学楼南侧的停车场附近位置支锅,每天早晨四五点准时开炸早餐油条。“还有南大食堂的红烧肉!狮子头!哎呀,那可是不少50年代校友都记忆犹新的南大菜!”这些极富生活气息的温存也催生了《南大饭堂》笔记本的诞生。“南大人的盛宴,就应该永不散场。”

故园

正如《故园》所述,故园是藏在心灵最深处的风景,不管你走到哪,都有一根记忆的线牵着你,走的愈远,思念愈深。走到尽头,终会回去,回到那一方南京大学的故园。在这一册笔记本的设计中,杨老师精心挑选了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不仅仅是建筑风景层面,甚至还囊括了很多例如社团活动等在内的人文图景。点点滴滴,历历在目,相伴永远,相伴归来,这大概就是南大这所故园的味道。 

扫码购买: 淘宝笔记本扫码.png微信笔记本扫码.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