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日报】《我的艾米莉·狄金森》| 神秘是一流诗歌与诗人 2025-09-15
艾米莉·狄金森是19世纪的一位传奇诗人。她生前可谓寂寂无闻,仅公开发表了十余首诗作。但是在她死后,随着大量遗作的整理出版,渐渐声名鹊起,誉满世界。与此同时,有关狄金森的研究也成为文学界炙手可热的课题。美国语言派诗人苏珊·豪的《我的艾
- 【澎湃】《学术书生存指南》| 电子化时代的“读者”与认知方 2025-09-12
相对于其他媒介形式,学术期刊或是学术图书多以纸质媒介的形式公开发表。学术杂志的电子化(线上化)很早之前就已经开始其国际化的进程,这为学术交流带来了巨大变革,然而,学术图书,尤其是在日本,已经刊行的图书或多或少开始了电子化,但是新书几乎还是
- 【北京日报】《灵魂在工作:从异化到自主》 | 统一的手势,分化 2025-09-09
什么是灵魂?什么叫“灵魂在工作”?21世纪知名思想家“比弗”认为,灵魂是人类存在的领域,涉及语言、创造力和情感。他认为,当下数字时代,思维、语言和人类情感已成为资本剥削人们的核心领域,我们正处于一种工作的新异化……
- 【澎湃】《对联课》| 程章灿:对联的起源与用途 2025-09-05
对联有很多种,最常见的就是春联。人们往往将对联贴在各种建筑的楹柱之上,所以又叫楹联。楹联是对联的一种雅称,文人学者撰写有关对联的书,常常以“楹联”为名,例如清代学者梁章钜写有《楹联丛话》。也有人把对联叫作门对、春贴、对子、联语的,这
- 【社会科学报】 | 《拉贝日记》的记忆功能与积极和平构建 2025-08-29
值此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从积极和平的研究视角出发,纪念《拉贝日记》的历史和教育价值具有重要的面向未来和维护和平的记忆功能。
- 【新华社】南大社图书《辛德贝格》亮相丹麦“我的朋友——辛 2025-08-22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我的朋友——辛德贝格”展览开幕式21日在丹麦哥本哈根中国文化中心举行。南京大学出版社图书《辛德贝格》作为南京大学“拉贝日记与和平城市”团队的成果在现场展出。
- 【新京报书评周刊】《记忆之场》| 历史学家就是防止历史仅仅 2025-08-20
今年是抗战胜利80周年,全球各地都设置了相应的纪念日或纪念活动。比如,8月14日是世界“慰安妇”纪念日,刚刚过去的8月15日是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80周年,9月3日则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可能有些人会好奇,为何我
- 【央视新闻】南大社新书《约翰·拉贝》亮相德国“我的邻居:约 2025-08-18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我的邻居:约翰·拉贝”展览15日在德国汉堡开幕,南大社新书《约翰·拉贝》于现场首发。中德各界代表百余人出席活动,缅怀德国友人约翰·拉贝。
- 【澎湃】《灵魂在工作:从异化到自主》| 理解了灵魂为何投入工 2025-08-18
作为社会活动参与者,比弗走访了世界各地,从印度到墨西哥、尼泊尔,甚至中国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在与各类媒体的不同接触中,他的左翼理论更加深入地触及了精神分析、赛博朋克以及当代艺术与未来等多种主题。而南京大学出版社于2025年7月出版的《灵
- 【南京日报】《爱越界的酒神:现代诗漫谈》| 新大众文艺崛起,人 2025-08-14
“写作不只关乎尊严、声名、利益,也关乎人的生活需要。”继《意象的帝国:诗的写作课》等作品之后,南京作家黄梵给普通人讲授如何写作新诗再出新作,这就是南京大学出版社推出的《爱越界的酒神:现代诗漫谈》(简称《爱越界的酒神》)。小到生活中暗藏